济南市科技局发布济南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

2020-01-02 00:00

一、发展基础、外部形势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基础

济南市以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推进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助力山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

1.总体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和服务主体数量不断增加

科技服务业快速稳步发展。2018年全市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19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0亿元,科技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111家,上市企业31家(主板1家、新三板26家,新四板4家),瞪羚企业21家,诞生了山大地纬、中磁视讯准独角兽。创业孵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领域市场主体数量均超过百家。先后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称号。济南高新区跻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领域门类较为齐全,服务内容和行业业态日益丰富

全市科技服务产业门类齐全,形成了涵盖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检验检测、创新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全方位、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

——研究开发服务方面。拥有51所高等院校,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07家,海外研发机构41家。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技术转移服务方面。拥有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备案机构105家,其中,国家技术转移转化示范机构11家、山东省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43家、济南市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51家。省市共建的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落位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主体作用日益加强。

——创业孵化服务方面。拥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1家、众创空间178家、海外孵化器5家。浪潮集团“双创”示范基地是全国唯一一家大数据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济南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联盟和济南众创空间发展联盟成立,集聚科技型企业3000余家,入孵企业年度总收入达到50亿元,创新服务水平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大幅提升。

——检验检测服务方面。拥有入库检验检测科技服务机构306家。设立济南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入网单位300家,入网仪器3190多台(套),涵盖济南95%以上科技领域。济南高新区获批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

——知识产权服务方面。2018年获批中国(济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19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拥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80家,服务内容涵盖知识产权咨询、知识产权代理、诉讼维权等领域。2019年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件。

——科技金融服务方面。济南科技金融大厦聚集63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引入中关村“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新模式,构建本地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省市联动设立科技风险补偿金,出台《科技金融风险补偿金管理实施办法》,与26家科技合作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调动科技合作银行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空间集聚特征凸显,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效应明显。

济南高新区、历下区、市中区、章丘区创新创业载体、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领域发展优势较为突出。济南高新区依托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重点发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服务、研究开发及检验检测服务等领域,创新创业资源丰富。历下区依托济南科技金融大厦、中央商务区、燕山大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济南CBD“人才之家”等载体,形成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市中区拥有山东出版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出版公司,建有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山东科创大厦、济南市“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园等平台载体,科技普及宣传教育服务具有一定优势。章丘区规划建设“中意高端前沿产业园”、“院士谷”、“双创”人才基地、国际人才城等创新创业平台,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为齐鲁科创科创大走廊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外部形势

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智能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科技服务业发展面临新机遇、新趋势、新要求。

1.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科技服务业日益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学技术与普及和综合科技服务业9个领域。201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国发〔2014〕49号文件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科技服务业作为支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的通知,集中突破发展十大千亿产业,将科技服务业作为全市十大千亿产业之一,加快构建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撑区域创新发展。

2.科技服务业是创新创业生态重要组成部分,黏合研发和创业影响创新创业生态走向

当前创新创业生态已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成为引领区域跨越发展的关键。科技服务业是创新创业生态中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纽带,专业性、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越多,科技服务能力越发达,标志着生态越成熟。科技服务凭借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第三方智库、风险投资、天使投资金融机构等服务主体弥合从应用到中试环节的断线,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促进新企业、新产业形成。

3.新旧生产方式面临换场,独角兽、场景的主动培育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竞争点

新经济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未来将进入新经济建设阶段,将完成新旧生产方式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换场思维”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独角兽、场景是未来生产方式换场的标志。“独角兽”引领新经济,成为生产方式先进性的直接体现。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呈现“创业企业—瞪羚—独角兽—龙”跃迁式、非线性、爆发式成长路径,在科技服务业领域诞生出创新工厂、汇桔网、36氪、猪八戒网等一批爆发式成长的独角兽。场景取代传统实验室,成为新经济创新创业重要转点。场景是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吸引众多的类型企业集聚、是新技术创新中心,集聚产业链,促成跨界创新、是新技术的价值网络,支撑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成就高科技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利器。

4.平台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据化、智能化是科技服务未来发展的方向

新经济时代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科技服务逐步向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平台化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互联网与科技服务产业融合程度逐步加深,对资源的组织能力越来越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O2O)、第三方云平台、服务外包/云外包、众创、众包、众筹等科技服务平台模式不断涌现,诞生了西安科技大市场、科集网等众多平台化企业。数据化和智能化是科技服务未来发展方向,科技资源通过云服务方式,由静态、孤立的要素资源变成一种可在线、共享、交易的服务资源,科技资源数据相对标准化,随时在线可以实现调用、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与科技服务融合,基于海量科技资源大数据,推动数据资源汇聚、整合、共享,实现科技服务资源数据资源标准化,在专利智能分析、智能投顾、专利智能撰写等领域涌现若干智能化科技服务模式,诞生了墨丘科技、摩羯智投和文先科技等智能化科技服务机构。

(三)存在问题

1.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小,对产业创新支撑能力不足

全市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不大、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机构数量不足,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技术交易不够活跃。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处于发展阶段,发展参差不齐。

2.科技服务类企业偏小偏弱,中高端专业人才短缺

全市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科技研发、创业孵化等领域缺少国内知名、国际一流、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型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缺乏高端科技金融服务人才、专业化运营人才和国际化视野人才。

3.科技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部分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部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仍依附于政府或国有企业,以公益性或半公益为主提供服务,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较低。同时,受体制机制制约,部分掌握科技服务资源、具备科技服务能力的机构或人员并没有实现与市场接轨。虽已布局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尚未形成综合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平台。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营造双创生态、服务产业创新”为主线;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发展”,“市场导向、政府支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四大原则;以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孵化载体平台,提升科技服务创新能力,招引一批高端化、专业化科技服务主体,丰富科技服务新业态为两大抓手;重点实施科技服务生态构建、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科技人才智力引培、高端品牌塑造提升四大工程。加快构建服务机构健全、产业链条完整、组织形式新颖、投入渠道多元、区域特色突出的科技服务业体系,将济南打造成为国内外一流的科技创新名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新突破。

(二)基本原则

开放共享、协同发展。坚持以开放思维引入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服务资源为济所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强化部门协同、市区联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市场导向、政府支持。坚持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科技服务业,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作用,提升科技服务业市场化水平;发挥政府方向引导、政策支持作用,营造良好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聚焦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业态,发展高端环节;重点培育一批服务机构集中、资源集成、功能完备、产业集聚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应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科技服务资源,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新型科技服务业态,推动科技创新与服务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将科技服务业发展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结构优化、支撑有力、创新引领的科技服务体系,使科技服务业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快增长,壮大规模。到2022年,全市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R&D经费占比达到2.9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00亿元,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500家,海外研发机构达到70个,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0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4件,将科技服务业打造成为促进科技经济结合关键环节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

——高集聚,建设集群。面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创新资源和产业结构,以齐鲁科创大走廊为引领,以济南高新区、历下区、市中区为核心,打造五个创新能力强劲、科技服务支撑显著,国内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形成互动频繁、联系紧密、运作高效的科技服务生态体系。

——全服务,打造品牌。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等创新资源,推动一批科技服务业创新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和提供高端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全力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济南科技服务品牌。

——育新业,创新模式。重点围绕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培育一批数字化、平台化科技服务新业态,形成若干科技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在资源共享、人才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探索具有示范作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各类科技服务主体活力充分激发,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三、产业发展重点与措施

(一)聚内链外,深化发展研究开发服务

以济南高新区、历下区、市中区、历城区、章丘区、长清区等研发机构集中、科教资源丰富优势,重点布局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大院大所、承接一批大科学计划,探索构建“资源+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共享模式,提升研究开发服务水平,形成研究开发服务集群。

1.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

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示范样板,发挥济南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引领产业发展、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创业共同体。

打造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任务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以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搭建山大系、中科院系的全方位对接平台,探索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对接模式,树立全省合作样板。

打造以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任务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服务省十强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前沿布局,建设以量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现代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在量子通信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形成对全省的研发、人才支撑。

打造依托大科学装置的新型创新创业共同体,以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为载体建设超算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国内最重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高地,集聚海尔、海信、浪潮等相关团队,形成服务全省的人工智能产业。

打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以齐鲁软件园开发平台、韩都衣舍电子商务孵化应用平台、精品钢产业技术研究院为载体,探索对成熟园区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模式的典范。

围绕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研究,提供高端人才引进、检验检测、标准制定、企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培育一批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上市企业,催生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为一体化的科技创新研发链。

2.引进一批大院大所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强力实施大院大所招引工程。招引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大院大所来济设立研发机构,吸引一批高精尖科研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培育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支持引导大院大所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省市产业发展计划、济南产业领域科技需求,围绕科技创新服务提供科技项目推广、技术难题攻关、科技规划等支撑。

3.承接一批大科学计划

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创新链提升需求为导向,依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承接一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大研发平台建设。参与齐鲁脑计划,打造国家级大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承接云计算工程,打造国家北方大数据中心;承接量子通信计划,建设中国量子谷;参与基因组学计划,打造植物基因编辑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基地;打造国家级智能装备制造研发平台、国家级宽禁带半导体与发光材料实验室;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与空间安全和医养健康领域山东省实验室,聚焦服务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加速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

(二)提质增效,优化发展创业孵化服务

结合垂直重度孵化、新型孵化、跨境孵化新趋势,坚持专业化、体系化、品牌化发展原则,面向济南高新区、历下区、市中区、章丘区、长清区等区域,重点布局建设专业化创业孵化载体,提升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优化提升国际高端双创资源链接水平,探索国际化创新创业合作,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打造品牌化创新创业活动,营造本地创业氛围,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1.建设一批专业化创业孵化载体

推动本地龙头企业建设众创空间,以“专业设备+产业链资源+创客项目”模式为创业团队提供科研设备、检验检测、小试中试平台等硬件设备及供应链对接、研发设计、产品推介等服务。依托齐鲁软件园开发平台、韩都衣舍电子商务孵化应用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专业孵化器。引导浪潮、韩都衣舍、博科生物、猪八戒网等平台化企业围绕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孵化+创投”、“互联网+孵化”、“孵化+教育培训”等新型多元孵化模式。

2.打造各类品牌化创新创业活动

承办济南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利用微信平台、自媒体平台等线上推广渠道。加强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宣传推广,激发企业、人才创新创业动力,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社会化评价。

3.推广中意“2+2+2”国际化合作模式

承办第十届“中国-意大利创新合作周”,推动中意创新创业合作及科技资源精准对接。建设中意科技创新孵化器,与意大利知名科研院所、创新研究院等开展创新合作,重点引进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域相关企业入驻孵化器。借鉴中意“2+2+2”合作模式,与海外创新高地开展合作,促进本地孵化器融入境外创新合作网络,为在孵企业提供国际资源对接渠道。

(三)主动布局,加快发展技术转移服务

抢抓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济南高新区、历下区等区县为技术转移重点承接区,围绕济南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以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为导向,打造一批技术成果交易机构,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能力。

1.打造一批技术成果交易机构

依托高校院所与第三方技术转移机构探索共建以技术输出为主要运营方向,具有技术评估、成果推介、知识产权综合性功能的独立法人技术转移机构。鼓励技术转移机构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作价投资等形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强市场化运营,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支持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企业技术需求征集,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2.加快推进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省市共建的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济南)平台建设,以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服务、挂牌交易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园区落地服务、技术经纪业态培育服务为支撑,集聚驻济高校院所优质资源,打造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6+N”平台。

3.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构建实体和网上技术市场健全,专业技术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横向纵向联通,衔接国内外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发展,覆盖全市各区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格局。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介会、校(院)地科技合作论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区县直通车、企业高校院所行等活动为抓手;以驻济高校院所为网格化服务点,挂牌交易平台为基础、科技金融为助推、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为媒介、高端技术转移人才为纽带,构建产业(企业)、学术界、科研、科技成果转化、金融、人才、政策、中介等创新要素融合,政产学金研服用融合发展的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形成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开放多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长效机制。

(四)集聚整合,提升发展检验检测服务

以济南高新区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区域,打造特色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区,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推动检验检测市场规范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检验检测体系。

1.打造特色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区

依托济南高新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国家产业计量中心基地、国家级检测中心山东省医药科学院等现有检验检测服务机构设备、人才资源等优势,布局若干检验检测认证特色产业园。

2.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

统筹规划全市检验检测服务平台,融合检验检测、分析试验、标准研制等,提供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全链条服务。依托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公用网,促进创新券作用发挥,对中小微企业购买检验检测专业化科技服务给予政策补助。

3.推动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规范发展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机构。构建“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质量支撑体系,发挥互联网在质量技术基础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质量信用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检测、质量溯源、质量保险“五位一体”检验检测质量服务平台。

(五)引领示范,强化发展知识产权服务

围绕济南创建高水平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为目标,以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为核心,以中国(济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为支撑,以济南高新区、济南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区域,突出服务创新主体方向,坚持“聚机构、建平台、塑环境”发展路径,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济南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持续激发知识产权服务需求,促进本地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新格局。

1.持续引进培养知识产权高端机构与人才

加大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进培养力度,鼓励本地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业务多元发展,引进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覆盖从研发到运用、从确权到维权、从运用到保护的全产业链服务。加快济南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2.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优化升级济南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高效对接国内外专利数据资源,搭建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济南特色平台,实现“线上大平台、线下大市场”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知识产权服务。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快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完善涵盖司法、行政、仲裁、调解和社会自律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发挥中国(济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作用,优化企业维权程序,强化一站式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与保护协作,整合纠纷调解、侵权分析、监测预警等多领域多环节服务资源,建立多元化、一体化、国际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六)资本集聚,创新发展科技金融服务

以济南高新区、历下区、市中区等金融服务机构集聚区布局打造科技金融生态体系,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1.打造科技金融生态

依托国际金融城、山东新金融产业园重点引进保险总部等传统机构,经纬中国、赛伯乐、软银中国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私募机构,打造传统、新兴及金融服务配套三大产业集群,构建济南科技金融生态。依托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完善“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形成集金融服务、成果转化、技术交易于一体的区域性科技产业服务中心。定期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金融相关企业进行产品的培训、宣传和推广。

2.推动科技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小额贷、投贷结合、投保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鼓励济南融资租赁企业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面向济南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委托贷款、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等方式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与市场化担保公司形成互补,激励市场化投融资机构向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性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发挥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创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七)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其他科技服务

围绕创新发展需求,培育科技咨询、科学普及与服务、综合科技服务业等科技服务业,着力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

1.科技咨询

引进一批综合性、专业性科技咨询服务机构,重点扶持模式先进、资源聚集的科技咨询服务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升科技咨询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支持科技咨询机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咨询、众包咨询等新模式,打造网络化、集成化、标准化科技咨询服务体系。

2.科学普及及服务

发挥省、市科技馆科学普及示范作用,支持有条件的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开展公益性科普服务。引导科普服务机构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拓展科普传播与信息服务,发展科普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模具、科普展品等相关衍生品发展,打造特色科普品牌基地。

3.综合科技服务

以推动济南十大千亿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科技服务机构效能为导向,构建以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为核心、特色产业服务平台协同发展综合科技服务体系。探索以合作、共建、联盟等方式集成各类技术创新、创业投融资源,建设集科技成果汇集发布、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技术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创新发展需求,培育科技咨询、科学普及与服务、综合科技服务业等科技服务业,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

四、产业空间布局

围绕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求,大力优化科技服务业空间布局,明确强化功能定位,开展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业集群。

(一)构建“一廊、三核、多点”总体布局

按照“关联功能集中、产业专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区域联动发展”布局,构建“一廊引领、三核驱动、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

“一廊”。齐鲁科创大走廊。依托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超算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生命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集聚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资源,引领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三核”。济南高新区、历下区、市中区三个科技服务业核心发展区。该核心区创新、创业、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平台载体和企业主体资源丰富,汇聚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科技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驱动力。

“多点”。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槐荫区、长清、历城区、章丘区、莱芜高新区。各区县科教、技术转移等方面资源禀赋各异,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科技服务产业的同时,与核心区科技服务业产生区域联动,对科技服务业起到重要支撑的作用。

图4-1科技服务业总体布局图

(二)打造五大科技服务集聚区

按照“一廊引领、三核驱动、多点支撑”总体布局,重点打造研发转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创业孵化服务五大科技服务集聚区。

1.研发转化服务集聚区

以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为引领,围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济南十大千亿产业需求,集聚一批新型研发转化机构、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打造区域性研发转化服务新高地。

济南东部片区以齐鲁科创大走廊为引领,以济南高新区、历城区、章丘区、莱芜区等区县为支撑,发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超算及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生命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集聚效用,重点布局以生物医药、量子科技、智能制造、大数据、氢能源等领域为代表的技术研发转化集群。济南北部片区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为依托,加快推进山东科学城、“中国氢谷”等项目建设,重点布局新能源材料技术、智能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研发转化集群。济南西部片区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和济南经济开发区依托,吸引国内外智能高端装备、医疗行业知名企业聚集,重点布局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新药研发等领域为代表的研发转化集群。

2.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

以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为引领,以国际金融城为载体,发挥省会城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各类金融业态完备的金融体系优势,打造区域性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以产业金融集聚区为依托载体,围绕银行、证券、保险等重点行业,鼓励吸引各类知名国内国际金融机构总部、区域总部或功能总部等落户,打造传统金融产业集群。以科技金融集聚区为依托载体,创新金融服务新模式、新路径,重点引进私募股权、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财务公司、互联网保险、信托、担保、第三方支付等机构,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打造新兴金融产业集群。围绕传统金融产业集群和新兴金融产业集群,扎实做好配套服务工作,重点引进金融要素交易平台、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金融信息服务等机构,打造金融服务配套集群。

3.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区

以济南高新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为核心,依托济南高新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示范产业园、国家产业计量中心园区等平台载体,整合集聚优质检验检测资源,推进检测设备、试验场地、检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共用,重点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检验检测服务集群,引导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产业化聚集和集成发展,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效能。

4.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

以济南高新区为重点区域,以中国(济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利用济南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企业集聚优势,围绕知识产权全链条核心环节,重点布局代理、咨询、运营、评估、法律、财务、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形成涵盖代理服务、维权援助、信息利用、战略分析、交易运营等环节的服务产业链。引进具有国际资源、视野和国际运营能力的高水平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构建方便快捷、高效规范的“一站式”服务链条,打造服务功能齐全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知识产权服务高地。

5.创业孵化服务集聚区

以济南高新区为重点区域,以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齐鲁软件园、创新谷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依托,聚焦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十大千亿产业发展导向,布局一批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加速器,定向引进和筛选创业团队和人才入驻,开展垂直重度孵化。探索特色服务和商业模式,提升孵化加速载体的专业服务、资本链接、网络支撑、开放合作能力,提高创业孵化质量,打造济南创业孵化服务中心。

五、实施四大工程

(一)科技服务生态构建工程

打造平台驱动、数据驱动型科技服务业,加快构建科技服务业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全链条服务能力,探寻科技服务业领域新经济增长点,全力打造济南市科技服务新生态。

1.打造平台驱动、数据驱动型科技服务业

探索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平台驱动发展模式,加快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中试孵化等创新全链条服务。支持大企业平台化发展,鼓励大企业通过研发众包、专业化众创空间、“互联网+平台”、企业生态圈等平台型组织模式开展平台型服务。布局新业态专业化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发展互联网金融、在线检验检测、知识产权云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推进科技服务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实现科技服务供应链快速运转与效率提升。

2.加快构建科技服务业应用场景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依托各类科技创新服务载体,整合开放公共科技服务资源,拓展一二三产业中科技服务应用场景,重点打造面向智慧生产、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领域的创造性应用场景,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质量。

3.提升全链条科技服务能力

鼓励“研发+检测”复合发展、“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投资+孵化”增值发展等多元业态耦合发展,推动科技服务业融通发展。重点打造具有较高领导力的战略性科技服务机构,使其与人才、企业形成命运与发展共同体,运用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技术破除信息孤岛,做好“挖掘需求、作局整合”咨询与架构工作,以综合性科技服务带动和整合各项专业性的科技服务。

(二)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建立科技服务业“创业-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机制,精准培育一批成长性较好、行业话语权较大、品牌影响力较强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壮大科技服务业主体力量。

1.开展科技服务业初创企业培育

实施初创企业培育计划,每年遴选成长空间大、发展潜力优的本地优质科技服务业创业企业进入初创企业培育库。建立科技服务业初创企业数据库,强化初创企业的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实时关注初创企业的成长发展。建立和优化初创企业的服务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辅助、技术咨询、项目资助、配套扶持等完整科技创业服务,打造初创企业成长良好环境。

2.开展科技服务业瞪羚企业培育

开展资本推介、项目展示、创业辅导、政策宣讲等活动,增强瞪羚企业市场拓展力和影响力。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瞪羚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无抵押贷款。发挥济南市科技服务业联盟作用,组织瞪羚企业负责人到国内知名科技服务企业交流学习,借鉴创新发展、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

3.开展科技服务业独角兽企业培育

开展独角兽、潜在独角兽政策需求研究。针对独角兽企业提供包含人才招聘培训、企业经营管理、政策咨询等方面的一对一专业化技术服务,重点从品牌创建、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

(三)科技人才智力引培工程

发挥人才作为第一创新资源引擎作用,外引内培并重,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覆盖领域广的高端科技服务人才队伍,为重点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才智支撑。

1.引进高端科技服务人才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顶尖人才集聚计划和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为抓手,依托山东中科院协同创新中心、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载体,引进重点产业领域高端科技服务人才及团队。强化“人才新政30条” 落实。

2.培养本地科技服务人才

依托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济南),引导龙头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驻济高校联合培养服务人才,促进科技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快速壮大。

3.建立多级科技服务队伍

邀请高校导师、龙头企业高管、科技服务领域高级人才共同成立创业服务导师团,为企业提供专题培训、技术辅导、专利指导、商业模式打磨等服务。组织科技服务业联盟走访团,开展科技服务专项对接活动,收集、发布企业在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科技服务需求信息。

(四)高端品牌塑造提升工程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发挥科技服务联盟统筹示范作用,重点对接北上广深等科技服务业创新高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1.发挥联盟支撑品牌建设作用

发挥济南市科技服务业联盟优势,以联盟为载体,推动联盟内企业联合共建科技服务业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通过自主创新解决检验检测设备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机制等科技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攻关。

2.对接北上广深推动品牌做强

精准链接北上广深等创新高地的科研机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吸引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领域优秀团队与重点项目落地济南。以常态化项目路演形式举办高端专场投融资对接活动,遴选一批具备市场潜力的优势项目以及潜在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加深与国内一流科技服务业创新高地科技交流合作,联合举办论坛、峰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济南科技服务业品牌。

3.加强国际交流打造优势品牌

发挥济南海外人才智力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引进、合作转化等方式引进国外优秀科研项目成果落地济南。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举办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创业大赛,全球范围内征集契合济南十大千亿产业发展导向的前瞻性、创新性科技成果与项目,吸引参赛者落户济南。

六、夯实六项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济南市科技服务业工作专班,济南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机关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市直有关部门、区县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分管负责人任专班成员。专班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处,处室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处室分管负责人为专班工作联络员。专班成员根据工作变动适时调整。

(二)完善政策保障

贯彻落实《济南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20-2022年)》,制定出台《济南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2020-2022年)》和《济南市科技服务产业完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工作方案》,将科技服务业与我市重点产业紧密结合,逐个行业领域深入对接,细化产业链各个环节及相关重点企业,完善具体措施和办法,推动规划有效落实。

(三)健全市场机制

抓住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有序放开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支持合伙制、有限合伙制科技服务企业发展。鼓励政府部门将可外包业务发包给专业服务企业,实现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开展科技服务业标准建设与推广,鼓励科技服务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现优质服务的标准化、可复制和大规模市场应用。

(四)强化资金支持

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运用阶段参股、风险补助和投资保障等方式,提升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鼓励大企业、产业组织、个人资本投入到科技服务业发展中来;鼓励科技企业积极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提升国家相关资金在科技服务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

(五)推进智库建设

建立开放的公共决策体制,聘请科技服务领域研究专家、产业发展研究专家、业内知名企业家、行业协会代表等方面人才,推进济南市科技服务专家智库建设,为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等重大事项提供支撑。

(六)完善统计调查

依据国家科技服务业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统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将本地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区域性科创中心建设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强化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工作导向。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